2020年5月13日,看到北大法学院公布的复试成绩,喜悦只持续了几秒钟,我便迅速平静下来了,因为我知道路途依旧遥远。老哥建议我写下自己故事的时候,我是有些犹豫的,老实说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在这样一个时刻发表自己的故事总有班门弄斧之嫌,但老哥说虽然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但我的确做到了一些人没有做到的事情,或许有人看到会多少受到鼓舞,尤其是对于和我一样来自十八线县城的人,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写下了这些文字,共勉之。
这篇文章我将会讲述我的性格、成长环境以及机遇是如何影响我每一个重大决定的、我的人生是沿着怎样的脉络展开的、我的思维方式是如何逐渐改变的以及我的方法论,希望读者在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看到一个立体真实的我,希望我的经历和感受也能够引发你的共鸣。
在一个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家庭成长
上高中以前,我的生活可以说是平淡无奇的,我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影视作品中的青春期的叛逆是完全没有在我身上上演的,我的叛逆期还没冒泡就悄无声息的过去了。以前会觉得遗憾,现在只觉得这是一种幸福。
青少年的叛逆往往都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引起的,但我比较幸运的是,我的父母非常注重家庭教育,我是在他们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科学试验和生活实践都表明自小缺乏陪伴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安全感)。
很感谢他们非常尊重我的想法,从不会摆出长辈的架子把他们的想法强加于我,很多长辈常常会夸我很听话,但其实我骨子里并不是个顺从的人,只不过我老妈总是能够说服我,我相信她是对的,所以愿意听从她的建议,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她的很多决定是正确的。
我父母都很重视我的意见,上了大学以后,我的事都是自己做主,家里的事宜也都是我们商量着来。所以我自幼就是在这样一个民主自由的氛围中长大的,这对我的个性的养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幼由于个性好强,成绩一直不错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老妈就在我的学习上下了很多功夫(包括批改我的作业和出练习题),所以我那时候就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那时候,我对学习实在是谈不上什么喜欢的,但是由于个性比较好强,在学习上有点小聪明,再者我也会努力,成绩一直不错,直到中考在我们那个十八线小县城考取状元,就有点飘飘然了,为自己居然如此轻松地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为什么个性比较好强呢?一方面一个孩子如果小时候成绩就不错,常常接受人家的赞扬,以后通常也会为了维护这种赞美又或是已经习惯了优秀而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的大学同学虽性格各异,但大家都是自幼成绩就不错,所以普遍都比较好强,或者说好听一点就是有上进心,至少我们在这方面是存在共性的。
但是上了高中没有招架住光环带给我的荣誉,高一仗着自己的老本还有一点小聪明,成绩也还能排到中上,想着先摸一年鱼,后期使把劲肯定就上去了。我爸妈只觉得我可能还没有找到学习方法,还没有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并没有因为成绩的下降给我压力。但是到了高二我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就算我使把劲好像也达不到我设定的目标。高二下学期有点慌了,于是开始努力追击。但由于我还是不够聪明,还是不够努力,我的高考分数还是没有达到我的期望。
报考华政法律专业是我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那时候,我身边很多同学在考虑花钱找人报志愿,我爸妈那时候也不懂这个,因此提议花钱去填报志愿,但我这个人每到关键时刻就喜欢跟人家不一样,并且还很自信凭借一己之力也能以最划算的方式报好志愿,因此果断拒绝了这个提议。
于是我便开始自己搜集信息,多谢我的表哥向我安利了知乎这个平台,对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趴在沙发上辗转于各本报考指南和手机网页时的那几天里,我父母特意请了假一直在家里陪我。
这期间我曾经考虑过去西北政法大学,就可以稳上,但我远在杭州的表姐说的一句话触动了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还不去大西北以外的世界看看么”,就这样我下定决心报考华东政法大学,赌一把!那年分数线但凡稍微涨点,我就滑档了。那时候我甚至没敢告诉我父母报华政其实是有风险的,因为当时我身边的同学都报的是稳上的学校。结果表明,我赌赢了!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便给自己上紧了发条,那时候觉得自己来自十八线小县城,此外本来国家就对宁夏实行高考倾斜性政策,我又是擦线进来的,免不了会担心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如其他同学。因此,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我迫切地渴望证明自己。在我意识到身边居然有如此多英语水平比我好的同学,我便果断报了英语辅导班。
但结果就是,有时候你越想要证明自己,越是容易弄巧成拙。
那一年由于我崩的太紧,不仅自己过的不开心,还让自己身边的人都感到压抑。大一学期末,我的状态跌入了谷底,因为那一年,我自我感觉活得很努力,但我的学业和社交都不顺利。
我开始陷入了巨大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于是我开始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开始信仰佛系生活,开始安慰自己何必要努力,每天开开心心地混吃混喝不好么,反正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人生不就图一乐?
我在社交中也走向另一个极端,我开始主动讨好人家的感受,甚至过分在意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现。但是我发现我依旧不开心,因为我无法接受自己的碌碌无为,无法忍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过分敏感。于是我又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大二上学期我常常会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我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平衡,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时不时就会冒出来。
就这样,我大二整个学年都是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度过,大二以前我也偶尔会自我反思,但从未像大二这一年进行的这么彻底。
这一年,我终于和自己和解了,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与此同时我的学业也逐渐步入了正轨。
遇到我的舍友是我本科期间最幸运的事情
我性格的转变同时也离不开我舍友的包容和支持,遇到她们是我本科期间最幸运的事情(老天对我不薄,从小到大遇到的人都很美好)。说来有趣的是,我三个舍友的性格和我以前的闺蜜性格完全不同,因此刚开学的时候我一度觉得我大概率不会和任何一个人成为密友,但也正因为我们性格差异很大,却产生了很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才让我真正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结果我们都朝着彼此的方向共同成长,我们都让彼此变得更好。后来在考研期间,我们也是互相陪伴着走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时光。
家里发生的变故加速了我人格的蜕变
真正让我在人格上完成蜕变的是家里的一场变故,我母亲在我大二暑期那年病情恶化,直到我开学前才有所好转。在急诊室呆的那段时间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忘,如果不看时间的话,你甚至分不清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因为急诊室二十四小时灯光昼明,并且时时刻刻都有许多人呆滞地看着前方。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床病人,起初我以为是个男孩,全身插满了管子,赤裸的皮肤上涂满了白色药物,有好几次听见她母亲不知道在和医生争执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个女孩,出了车祸后要开颅所以剃了头发,她母亲希望医院能够尽快做手术,但是因为她一直在发烧所以不能转进住院部做手术。那个女孩眼睛睁的大大的,眨也不眨的,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看,每次看到她的时候,都能看到她母亲在给她按摩和舒展四肢。即使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每每想到那个画面我似乎依旧能感受得到她们的绝望和无奈,我依旧会心痛。
在那里,羞耻心、钱财、名利,一切一起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人的本能。在那里,你既会为生命的脆弱而惋惜,也随时会惊叹于生命的坚韧。
也似乎就在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突然能够感受到每个人的不幸,我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各有各的不幸,或是经济困难、或是疾病缠身、或是事业不顺、或是家庭关系不和睦等等,那些平日里让我不甚喜欢的人,当我察觉到他们的不幸和脆弱时似乎也显得不那么可恶了。
经历了此番变故,我对亲情、对生命、对生活、对人性等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忘记了是哪位名家说的“做个温柔而坚定、悲悯而宽恕的人”,现在深有体会,这正是我渴望成为的人。
考研促使我形成了更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送完毕业的学长学姐后,我开始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结果失望地发现自己好像一事无成,学术水平谈不上精进了多少,也没有奖学金拿到手软,但总感觉大学三年其实大多数时候还挺努力的,而且我觉得自己在学习这方面还是有点小聪明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总结后发现自己是个半途而废的人,没有一鼓作气把事做到底的劲头。结果就是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这三年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没有一件是我完完整整坚持下来的。此外,我上了大学后,发现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产生的,而是学习习惯。
甚至我发现决定人这辈子能够走多远、站到多高的平台的因素有太多,智力也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
我个性好强,但好笑在又极度不自律,用积极废人来形容那时的自己是无比精确的,我每学期刚开始都雄心壮志地计划要大干一场,但一到了周末我可以连续刷剧十几个小时刷到精疲力尽都停不下来,甚至考试前还能一边看剧一边焦虑,结果就是我常常在deadline的边缘挣扎,生活完全失去了控制。
人家的奋斗经历是一场匀速跑,我的却是变速跑,只有在每次落后别人太多,好胜心作祟的时候我才会抽自己一鞭子加速前进。
上大学以前我一直都以为自己很自律,但现在想来其实自己一直都不自律,只不过由于到了大学没了约束,这个问题便充分地暴露了出来。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去解决。
说到这里,李栩然先生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我很幸运能够在我最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关注了他的公众号,推荐大家关注栩先生(id:superMr_xu),他对许多问题的分析的确是鞭辟入里,深化了我的思考,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法论。
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健身,开始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手去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在他的影响下,我的眼界和格局也有所提升;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关注毛泽东的作品和邓小平的传记,甚至在备考最紧张的时候还买了一本《邓小平时代》翻看。
此外跟着他学习了很多提高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技能,当时本来是考虑要加入他的社群的,但当时考研时间太过紧张,所以就搁置了这个想法。
甚至我报考北大也多少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高考和考研都是社会教育制度提供的能改变教育层次、知识结构和人脉资源的巨大机会,称之为现今制度下的“红利”不为过。于是我就想,那为何不趁此机会冲击北大呢?
在考研以前我就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考研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习惯和技能。有趣的是,考研期间我为了缓解压力和增强对生活的控制感开始跑步,时间一久,我竟也逐渐形成了夜跑的习惯,并且通过控制饮食瘦了20斤,老实说,二者单独去做我都不确定是否能成功,但是一起做的时候却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惭愧的是,我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多么自律,疫情期间我依旧偶尔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有点失控,但好在现在能够很快地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并且会想方设法去调整。
最近与表哥的一次谈话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
最近一次对我的观念产生巨大冲击的是我表哥(推荐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星佳是个小人物,id:xingjia10086),在今年过年以前他也曾多次试图给我洗脑,但因为他的一些理念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所以也就只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但这两年我的想法也一直有在变化,而且我逐渐变得更开放和包容,我对和我截然相反的观点也开始持开放的态度,存在即合理。
此外,我对我的专业的看法也一直在变化,我曾经一度是很迷信法律的力量的,但离它越近就越能感觉到它的局限性,最后发现法律或许也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已的。
就我个人而言,学习法律的这几年让我感受到了专业的力量,我所接触到的圈内人似乎都致力于专业技能的打磨,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也一度是我唯一的目标。因此当我表哥告诉我技能和专业并不重要的时候,我感觉天都要变了。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学习法律似乎让我变得更封闭、更保守了,当然这可能也是我自己的问题,总之我那时候觉得我如果总是和圈内人打交道,就会被逐渐同质化,难以接触到那种会完全颠覆我原有的认知的看法。我想要试着跳出这个圈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回到正题,所以这时候当我表哥今年过年时试图再次向我灌输他的想法时,我已经开始产生兴趣了,和他的那次谈话的确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的思维方式和我之前遇到的人都有所不同,并且他现在的确是以合法合情理的方式做出了成果,我很好奇他所在的圈子是以什么逻辑运作的。
上了大学后,愈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遇到某方面比我做的优秀的人就很受鼓舞,迫切地想跟人家学习,所以也希望跟着老哥了解一下这个我一无所知的领域。
这就是我的故事了,我的人生信条就是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突破自我,我也会秉持这样的信念一直走下去。